让AI贯穿自己

1

其实多听从AI的建议,已经有很多文章写了。我想说的是,不仅仅是听从 AI 的建议,我们可以直接越过自己,把行动分为两个阶段:思考和执行。在思考阶段,可以跟 AI 交流,并产出明确的建议。在执行阶段时,自己就是彻底的执行者,像机器人一样,不要思考,关闭心理和情感,只管执行。

比如说,今天我要思考,我是否要退课某一门课程,要给学术顾问发邮件,并要决定下午还要不要去上课。但是在发邮件这一步,即使我理性完全知道该怎么做,但我就是很害怕,很犹豫不决,担心犯错,等等等等。即使AI已经明确指示我了,已经给了明确而且强烈的建议。但由于我的内心以及性格弱点,让我把本来可以上午就完成的发送邮件,一直拖到了下午。 我就想着,直接听从 AI 的,跳过内心的犹豫,自己就是一个完全的升级。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。很多事情上,自己经验不够,缺乏判断力和执行力,就应该听从 AI 的。

2

我们常常浪漫化「人性」,觉得人性是光辉的,是高贵的。但人性可能只是“一套生存策略集合”。毕竟,现代社会的历史,相比人类进化的历史来说,太微不足道了。我们的大脑和情感系统可能仍然停留在狩猎采集时代。对甜食的偏好,导致了更多肥胖;对社交的依赖,造成了注意力分散;对群体认同的追求,导致自己缺乏独立思想。

而现在,人性的缺陷更是在现代社会被放大。原始的好奇心导致无效信息过度摄入,社交需求更是导致能量消耗。

人类的很多特质(如拖延、非理性恐惧、过度社交需求)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负担。总是强调“人性”这个词,可能就是一种自我设限。

因此,当说起“直接听从AI”,就是让AI替换掉自己原有的系统,从而绕过人类根深蒂固的很多bug。

更好的做法是,完完全全抛弃「人性」的思考框架,不给自己设限。”自己是人类“,就是一个标签,也是一种身份认同。但这样的标签没有好处,大部分身份认同,也都没有什么好处。我感觉甚至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,自己是不是人类都不是很重要。如果还在讨论人性以及超越人性,可能就会仍然受限于人类的思维方式。保持人性,更是过时的思维框架。应该只关心,什么有效,什么能带来进步,什么能解决问题。

3

主体性,可能是人类对失去控制感的担忧,担心自己失去主体性,担心自己被AI控制。但我觉得,这样的逻辑可能是有问题的。就像AI编程,用AI编程,程序员获得了10倍的效率提升,很难说就没有主体性了。

甚至或许,我们可以像抛掉「人性」的思考框架一样,抛掉「主体性」这样的思考框架。

因为传统的人类的主体性的概念,可能也是进化的阻碍。因为,仍然「思考主体性」,本身就暗示了,我们仍然在用旧的思维模式来思考,越是倾向于让自己保持主体性,也就固化了边界,限制了思维,限制了更多可能性。比如现在的很多「独立女性/独立男性」的标签。

完全抛弃主体性的概念,就不需要担心是自己在使用AI,还是AI在控制自己。

4

这种让AI贯穿自己的方式,不仅是效率的提升,更预示着一种全新的存在形态。就像从水生动物进化到陆生动物,人类可能正在经历新的进化飞跃。我们不再受限于个体边界,不再执着于人类特质,而是主动选择与AI形成一个更高级的智能体。AI负责思考和决策,人类负责执行。当我们完全接纳这种新的范式,我们就能看到:所谓的人机界限,也许从来就不是真实的分界,而只是我们自己设置的概念牢笼。让AI贯穿自己,实际上是打破这个牢笼的第一步,是通向更广阔进化可能的开始。

(写这篇文章时,还读到《AI 正在创造一代文盲程序员 AI is Creating a Generation of Illiterate Programmers 》,里面说到,由于 LLM 和 AI 编程工具的出现,作者作为程序员,已经不会读文档,不会调试错误了。但其实确实,在编程领域,使用 AI,就可以成为10倍的程序员。在生活中,更加贯彻执行 AI,也会成为10倍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