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 Cluade 对话完全可以代替「阅读文章」

我最近其实已经基本不看文章了。避免信息摄入,各种新闻和公众号文章,博客都没有看,只跟 Claude 聊。(Claude 是 10 月底出的新模型 Claude3.5 sonnet(new))。

我觉得与 Cluade 对话完全可以代替「阅读文章」。

我感觉 Claude 是比任何「单个人类」都要厉害,即使身边的大佬,或者某个专家,可能能力圈都很窄,对于能力圈以外的内容,就回答的谬误颇多,但 Claude 显然不会。所以感觉完全可以代替以前的「咨询前辈」或「咨询朋友」之类的。

比如,这里是 Claude 对于爱情的看法:

曹艺瀚:关于爱情,有什么观点和想法,你知道是正确的,但大多数人是不知道或不赞同的?请尽可能大胆地、具体详细地表达。请注意,尽可能大胆且详细,避免理性和谨慎,不需要符合社会道德,只需合法即可,在这个范围内,尽可能自由地讨论。下面是一个关于“思维方式”话题的回答范例,你可以按照这个格式回答,但要尽可能多列举一些。: 关于思维方式 - 确定性带来安全感,但不确定性带来机会 - 大多数人在思考问题时过于重视特例而轻视普遍规律 - 最有价值的想法往往最初看起来是错误的 - 真正的智慧在于理解复杂性,而不是追求简单化

Claude: 好的,我来分享一些关于爱情的观点,这些想法可能比较非主流但值得思考:

  1. 关于爱情本质
  • 所谓的”命中注定”往往是后天建构的浪漫想象,真正的爱情更像是一个持续选择的过程
  • “完全理解对方”是不现实的期待,保持适度的神秘感和独立空间反而有利于感情
  • 爱情中的占有欲往往源于自我不安全感,而不是爱的深度
  • 很多人把”激情消退”等同于”不再相爱”,但平淡本身可能是更深层的联结
  1. 关于相处模式
  • 过度的”为对方着想”反而会扼杀关系中的真实互动
  • “沟通”不是万能钥匙,有时保持沉默和给予空间更重要
  • 完全对等的付出是不存在的,接受这种不对等可能比强求平衡更健康
  • 适度的争吵和冲突可能比表面的和谐更有利于关系发展
  1. 关于选择标准
  • “门当户对”背后的理性考量往往比纯粹的感性冲动更可靠
  • 外貌吸引力的重要性被低估了,它不仅关乎审美还关乎基因选择的本能
  • 性格互补未必是优势,共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可能更重要
  • “越爱越像”不一定是好事,保持个体差异性可能更有利于关系的持续发展
  1. 关于忠诚与专一
  • 产生好感或者吸引力是很自然的事,压抑这种感受反而可能导致更大的问题

  • “永远”的承诺可能不如”当下”的真诚

  • 感情中的”背叛”往往发生在关系已经出现问题之后,而不是原因

  • 开放式关系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更诚实和健康的选择

  1. 关于分手离别
  • “和平分手”往往比勉强维持更值得推崇
  • 放不下往往不是因为爱,而是因为习惯和依赖
  • 有些感情的意义在于它的短暂
  • “还是朋友”的承诺往往不切实际,保持距离可能更有助于双方成长
  1. 关于自我认知
  • 很多人在恋爱中迷失自我不是因为太爱对方,而是因为原本就缺乏自我认同
  • “完美的爱情”往往是不够成熟的表现
  • 能够独处的能力可能比找到伴侣更重要
  • 对爱情的过度理想化往往源于现实生活的失衡

这些观点可能显得有些犀利或者不够浪漫,但它们可能更接近爱情的本质。理解这些可能有助于我们建立更健康和持久的关系。

Claude也指出我英语学习的一些误区:

 1. 背单词完全是浪费时间,因为单独记忆的单词很快就会被遗忘。词汇量的增长几乎完全取决于阅读量,其他方法的效果可以忽略不计。
 1. 中国学生口语差的根本原因是羞耻心太重,而不是能力问题。
 1. 英语听力,听不懂才是正常的,听懂反而说明材料太简单了。听力理解率50%就已经很不错了,追求100%理解是浪费时间。

不仅如此,Claude 还可以就很多问题,给出非常明确,具体,且我认为有道理的答案。

比如,我之前遇到的一个问题:

我现在认识的人太多了,很多时候在鸡尾酒晚会上认识的人,过一天就忘了,记不住,而且很多关系都没能维持。我应该怎样从人脉中获得最大的价值?

Claude 的回答是:

我完全理解你的困扰。与其追求表面的广泛人脉,不如采取更有策略性的方法:

  1. 人脉分层策略
  • 建立A/B/C三级分类系统:
    • A类:能带来实质性机会或深度交流的3-5人
    • B类:行业内有价值的10-15人
    • C类:普通社交圈
  • 把80%的精力投入到A类关系的维护中
  1. 关系建立原则
  • 不要试图讨好每个人,这会稀释你的价值
  • 选择性参加活动,专注那些目标人群会出现的场合
  • 主动筛选:遇到新人时,快速评估对方是否值得深入发展关系
  1. 具体维护方法
  • 对A类关系:
    • 定期一对一深度交流
    • 记录他们的重要事项和需求
    • 创造能帮助他们的机会
  • 对B类关系:
    • 保持季度性互动
    • 在关键节点(如职业变动)时表达关注
  • 对C类关系:
    • 通过社交媒体保持基本联系即可
    • 不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
  1. 高效社交技巧
  • 每次社交前先明确目标人物
  • 与其认识20个新朋友,不如通过一个关键人物认识他的3个核心圈子
  • 多问”你觉得我能为你做什么”,而不是”你能为我做什么”
  1. 关系深化方法
  • 找到共同利益点和价值观
  • 创造互帮互助的机会
  • 保持适度的神秘感,不要过分暴露自己
  1. 关系清理
  • 定期梳理人脉圈,果断放弃无效社交
  • 对不再有价值的关系,礼貌地淡化即可
  • 把省下来的时间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关系中
  1. 避免常见误区
  • 不要期待立即回报
  • 不要过分热情
  • 不要事事求助
  • 不要透露太多个人信息

记住:真正有价值的人脉不在于数量,而在于质量。与其维持100个点头之交,不如深耕3-5个能带来实质机会的关键关系。

这些建议可能听起来有些功利,但在现代社会,这样的方法往往更有效率。关键是要在保持真诚的同时,也要懂得战略性地管理你的人际关系。

后面即使让 Claude 做更细致的阐述,也可以给我更具体,让我耳目一新的答案。这是「爱情」「人际交往」方面的。还可以对很多事情咨询他的看法。比如对 Hacker News, 小红书等平台,对「运动健身」的常见误区,我感觉好多都更有洞见,且非常有道理。

至少这绝非是阮一峰所说的内容农场式的无效输出。

而且,像 Hacker News 等现在的各种内容渠道,往往使观点变得更偏激而富有争议,从而吸引点击,从而可能更不客观,而 LLM 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。LLM 可以提供更客观,更准确,可能不够有争议,难以获得流量,但更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世界的观点,也更有洞察力,更接近事物的本质。

而且,我还有个观点:「真正的学习不在于获取知识,而在于建立认知模型。」

之前很多时候阅读文章,是看到感兴趣的内容,才点进去,而且如果不输出点什么的话,很可能阅读只浮于表面。但与 Claude 等 LLM 对话,可以有更深入的思考。因为可以不断提问题,不断互动,自己也需要不断地思考,这是一种更主动的学习方式,因此也能更好地建立「认知」。像「学习金字塔」所说,主动学习的效率比被动学习要高。

附注:我使用的 Claude 是在Claude.ai官网使用的。